有毒的心灵鸡汤——朋友圈文章《至贱人》和《low逼》

贱人和low逼面目可憎,每个人都在吐槽,谁都觉得有共鸣,那最后到底谁是贱人和low逼呢?他们是客观存在,还是因自我中心主义而被我们虚构出来,然后像标签一样贴在“我的朋友”、“我的朋友的朋友”身上?


这两天,据说很多人的朋友圈被咪蒙的文章刷屏了,我的朋友圈还算三观较正,转的不多,不少还是带着批判态度,但看到这篇《致贱人:我凭什么要帮你?!》的数据,还是颇为惊讶。短短三日之内,文章的阅读数据说超350万,现在连最前排的评论,也得到了2.1万个赞。如此爆炸力的传播,称得上现象级。关于咪蒙,以前没读过她的文章,只知道很犀利。网红难当,爆款难作,现在要在这份犀利的印象下,再加上“牛掰”的标签词。

对于朋友圈流行的这类爆款文章,我向来嗤之以鼻,但老实说,咪蒙的文章读得特别爽,包括后来那篇《致low逼:不是我太高调,而是你玻璃心》,总有种酣畅淋漓的快感,把贱人、low逼踩在脚下的那种复仇感,大抵如此。用比较端着的说法,这叫精神上的共鸣。比起味觉和鼻腔的共鸣,它脱离了低级趣味。

但读起来爽的文章分两类,一类是写得好,一类是假装为你好。前者教你逻辑,后者是递给你麻醉剂,让你卸下逻辑,去审视这个苦大仇深的世界。在我看来,咪蒙的文章显然属于后者。她精准地拿捏了人性的弱点,再把弱点放大,然后站在道德的高地上打翻它。这种操作手法不需要多大成本,但却很讨巧,就好像一个贱人或low逼站在面前时,咪蒙帮你上去吐了一口唾沫,你爽不爽?

咪蒙自己说这是鸡血,不是鸡汤,说不过去。她的文章如果翻译下,“不要帮贱人”,“不要理玻璃心”,还是鸡汤学界的流行说法。但似乎换成吐槽的姿势,买账的变多了,可见这是布满贱人、low逼的时代,也是一个亟需精神导师的年代, 汪头条那句“你的梦想是什么”真没白问,生活意义上的迷茫,是普世性的,人民群众对于咪蒙有关生活哲学指导,是当下的深层次需求啊。

问题是,鸡汤达人会给你勺子吗?空气差的时候,于丹说不要让雾霾飘进心里,鸡同鸭讲,当然然并卵。咪蒙让你远离贱人、不理low逼,也然并卵。这些都经不起逻辑上的盘问,把社交上性格、价值取向的冲突,简化为贵与贱、高雅与low逼,还是一刀切、两分法的玩法。站好队了开骂,谁不会?

鸡汤之毒不想多说,愿意交智商税的,还可以继续。我想反驳咪蒙的鸡汤文本,还有一个致命的因素在于,它预示着一种自我中心主义的病毒式蔓延。

619591ce20ab42dsize32_w540_h413

当咪蒙吐槽贱人和low逼时,传播链上的接力者越多,生态越让人奇怪。贱人和low逼面目可憎,每个人都在吐槽,谁都觉得有共鸣,那最后到底谁是贱人和low逼呢?他们是客观存在,还是因自我中心主义而被我们虚构出来,然后像标签一样贴在“我的朋友”、“我的朋友的朋友”身上?

这个世界并不是如咪蒙所说的那样,充斥着贱人和low逼,而是大众需要贱人和low逼来垫背,来佐证自己的伟光正,来为自己的道德正确背书。所以说,咪蒙的爆款文章像一台机器,按照人性的弱点,定制了一个个贱人和low逼,然后把他们安放在鸡汤粉的身边,供批判用。

量身定制弱点当然是可恶的,当咪蒙的文章被众星拱月时,可恶便成了可怕。病毒式的传播,只会让鸡汤粉变得自私起来,至少在思维上如此。它让人在潜意识里完成了我对他错,我完美他贱人,我高贵他low逼的切割,让人一切以自我为中心来审视生活与社交,这就是它比心灵鸡汤更毒的地方。

当然,沿着这个思路讲下去,肯定有人会说我打翻一碗鸡汤,却又端上“换位思考”“理解同情”之类的鸡汤。我意不在此,我只是想指出,当评价一个人low的时候,不要印象流地先得出别人low的结论,然后按图索骥。标签这玩意,是要交智商税的。

咪蒙的文章出来后,有人发文反驳,词用的甚狠,《致咪蒙,别作恶》。我当然不赞成上升到作恶的高度,但也奉劝那些重症患者,真该好好读读此前流传甚广的那篇《我为什么讨厌心灵鸡汤》。

请在后台主题设置-主题授权-激活RiPro主题的正版授权,授权购买:RiTheme官网

有够网 » 有毒的心灵鸡汤——朋友圈文章《至贱人》和《low逼》

发表回复